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60年来,人民政协不仅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而且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一道成长,一道前进,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之际,回顾青海人民政协事业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程,总结青海人民政协事业的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坚定信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把人民政协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955年5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青海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我省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形成。自此,人民政协在党的领导下,围绕实现三大改造、团结教育人民群众和改造剥削阶级的统一战线工作要求,积极引导、组织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时事政治,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调整统一战线内部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服务;参与对国家大政方针和青海省重大事务的协商。使得青海的统一战线和政协组织不断得以巩固和发展,为青海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文革期间,同全国一样,全省政协工作被迫全面停止,青海的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一度处于低潮。1977年底,青海省政协恢复工作,青海的人民政协事业开始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回顾30多年来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至1988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纠正“文革”错误,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青海省政协积极协助党和政府拨乱反正、清除“左”的影响,落实统一战线政策、调整统一战线内部关系,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发展我省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期间,全省各级政协组织陆续恢复和建立,一大批与共产党合作共事的党外人士重返人民政协的舞台。同时,随着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转移,开始将政协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推动全省经济建设、社会全面进步上来。
第二阶段:从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到2000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改革发展呈现新局面。青海省政协自觉适应这一转变,切实把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政协全部工作的中心。特别是在韩应选同志任省政协主席期间,省政协明确提出了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民族宗教工作为重点”履行职能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大力推进政协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拓宽了政协工作领域,调查研究、咨政建言等参政议政活动空前活跃;各级政协组织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联系,为民主党派开展活动创造条件,同时积极开展“三胞”及归国藏胞的联谊活动,促进海峡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往来;组织动员和鼓励民族宗教界委员及上层人士,宣传党的政策,在化解矛盾,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2007年。这一时期,国家和青海的发展进入了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人民政协工作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人民政协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省政协围绕党和人民事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新要求,着眼于青海人民政协事业的新发展,紧紧结合青海多民族、多宗教、经济发展滞后的省情特点,积极探索青海人民政协事业的特点和规律。在桑结加同志任省政协主席期间,省政协重点围绕发挥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加强对州县政协的指导,加强提案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和加强界别建设、发挥界别作用等问题积极开展理论研讨,在一些关系青海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形成了“维护核心、围绕中心、凝聚人心”和“加强自身建设”的工作思路。同时,这一阶段正值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青海省政协重点围绕改善发展环境、加快工业化进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等重大问题开展协商议政,提出了许多符合青海实际、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第四阶段:党的十七大以来,省政协坚持以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采取有效措施,把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引导到促进科学发展上来,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奋斗目标,建科学发展之言、献科学发展之策、谋科学发展之举。白玛同志任省政协主席之后,明确提出必须牢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政协工作,着力解决政协工作中与科学发展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努力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有新思路,在促进青海落实科学发展上有新作为,在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上有新举措。省政协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解放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起来,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中汇集出推动新时期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开拓创新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动力,围绕进一步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专门委员会的基础作用、民主党派的重要作用及界别的特殊作用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制度创新、健全机构等措施,理顺了机制,进一步提高了人民政协的履职能力和水平,将我省的人民政协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