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的概况
时间:2011-05-05 来源: 青海政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何时建立的?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建立。

这次会议从21日开始到30日闭幕,一共举行了十天。会议通过了具有新中国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纪年、国歌和国旗;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会议还选出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从此,人民政协与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一起登上了历史舞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名称是怎样确定的?

在筹备召开新政协的过程中,有相当一段时间把即将召开的这次会议称为“新政治协商会议”,主要是为了同1946年1月召开的旧政协会议相区别。新政协与旧政协本质上的不同,在于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不容许国民党反动政府系统下一切反动分子参加。后来,为了充分体现新政协的人民性,就将其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对此,周恩来有过几次说明。一次是在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周恩来说:毛主席说过全体会议闭幕后要有一个经常的组织。既然是统一战线,名称要固定一下,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名称太长了。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了组织名称,好像有点特殊。但印度有印度国民大会,也是个统一战线的名称。今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也变为统一战线的名称。这曾经和新政协筹备会第二小组商量过,就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个名称。现在把它这样肯定一下。

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夕,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报告时又一次就政协的名称问题作了说明。他说,政协的名称有一改变,原来叫作新政治协商会议,在第一次筹备会全体会议中也这样叫过。后来经过新政协组织法起草小组讨论,觉得新政协和旧政协这两个名称的分别不够明确,便改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他还指出,政协是沿用了旧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名称,但以它的组织和性质来说,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会,决不是发源于旧的政协。他说,这一组织便是中国共产党过去所主张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的形式。它绝对不同于旧的政治协商会议,旧的政治协商会议已经让国民党反动派破坏了。可是大家都熟悉这一组织形式,所以今天我们沿用了这个名称,而增加了新的内容。

 

 人民政协建立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人民政协是中国具体国情和时代发展进程的产物。它在二十世纪中叶诞生于中国并在这块土地上发展起来,决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它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牺牲奋斗的必然结果,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一次总结。从根本上讲,它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由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并且拥有多民族、多阶层、多党派这样一种具体国情所决定的。就其近因而言,它的直接的理论根据主要是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新民主主义的学说,特别是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历史阶段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和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思想。而政协作为一个组织长期存在,其理论根据则主要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思想。它的直接的实践准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各种努力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它得以实现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战场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作战的决定性胜利,人民革命的全面胜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它的国际背景是协商解决重大问题已经在世界上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如苏美英三国先后举行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联合国的成立,关贸总协定组织的建立以及一些国家内部各派反法西斯力量的协商联合等。

人民政协建立的具体过程是,在接连粉碎国民党军队发动的进攻之后,从1947年10月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已经转入战略反攻。同年10月10日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提出了“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1948年4月30日,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中共中央发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号召“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正式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

中共中央的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的拥护与响应。不久,各方面人士陆续来到解放区,就民主建国和召开新政协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协商。在筹备新政协的过程中,各民主党派和党外民主人士在许多重大原则问题上同中国共产党的观点是一致的。但在要不要将革命进行到底、新中国将实行新民主主义还是旧民主主义的制度以及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前途等问题上,不少人还有疑虑或持不同看法。为统一认识,中共中央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毛泽东在此期间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如《将革命进行到底》、《关于时局的声明》、《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等,为统一认识和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在此期间,人民解放军又取得了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使各方面民主人士更加明确了前途,坚定了信心。

1949年1月底,平津战役结束,北平和平解放,应邀参加新政协的各界代表陆续到达北平。同年6月,新政协筹备会成立,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拉开了序幕。

人民政协会徽的含义是什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会徽,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会徽的整个图案庄严富丽,它以一颗红光闪闪的五角星、四面迎风飘扬的红旗和白色地球衬托的红色中国地图为中心,光芒四射的蔚蓝色天幕作背景,周围是红色缎带连接起来的瓦蓝色齿轮和金黄色麦穗。这个会徽是1949年7月由新政协筹备会制定、通过的。

政协会徽体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民主阶级大团结”的精神。这个会徽是由张仃和周令钊设计的。设计者对图案的原说明是:一、红星表示无产阶级领导;二、齿轮、嘉禾表示工农联盟为基础;三、四面红旗表示四个阶级(即当时的四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大联合;四、地图表示新中国,背景光芒四射。此外,红星下面的“1949”四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的年号;缎带上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个金色仿宋字,标明了人民政协的全称。这个设计图案经周恩来批示交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们传阅后,认为较好地体现了筹备会提出的指导思想。后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主任毛泽东批准,在1949年9月21日开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正式使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阶级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政协会徽所体现的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精神,对我们的爱国统一战线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有什么伟大历史意义?

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国一百多年来革命运动特别是三十多年来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历史积累的结果,是新民主主义运动的一次总结;它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伟大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篇章,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组织上的形成,中国人民的革命大团结更加巩固和扩大,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党外各界爱国人士的团结合作更加密切,从而展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广阔前景。

 

人民政协是什么性质的组织?

政协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组织的这种性质,是由我国的国体、政体及自身的宗旨所决定的。

人民政协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其他组织所不具有的以下特点:一是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和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在“大团结,大统一,囊括一切代表人物”方针下,尽最大可能地把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的代表人物吸收进来,达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目的,并在共同政治基础之上“求同存异”。二是党派合作性。人民政协以党派团体为基础组成,各民主党派可以以政党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提案,开展参政议政的各种活动。人民政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履行各项职能,积极促进中国各党派的团结合作。三是民主协商性。人民政协是我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组织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国家大事,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意见和批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民政协设有哪些界别?

政协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激请的人士组成,设若干界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委员会的组成,根据当地情况,参照全国委员会的组成决定。

按照政协章程的规定,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共设34个界别。它们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无党派人士、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文化艺术界、科学技术界、社会科学界、经济界、农业界、教育界、体育界、新闻出版界、医药卫生界、对外友好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少数民族界、宗教界、特邀香港人士、特邀澳门人士和特别邀请人士。

地方政协的组成根据当地情况,参照全国政协的组成决定,但一般规模要小一些,参加单位也少一些,主要反映当地社会各界构成的特点。

 

 ►人民政协是根据什么方针促进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结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总纲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根据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促进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充分体现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在毛泽东1956年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阶级关系发生的根本变化,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加以补充完善而成的。这个方针充分体现了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关系。

 

人民政协的共同政治基础是什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总纲中,把“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事业、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规定为人民政协的共同政治基础。

具体地讲,政协是中国人民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包括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两个联盟中各个方面的代表。对于大陆范围内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这个联盟而言,它既是爱国主义的又是社会主义的,必须在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坚持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即1980年9月29日邓小平在政协章程修改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于包括广大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第二个联盟而言,其政治基础是热爱祖国、拥护祖国统一,是团结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的广泛联盟。在这个联盟的范围内,只要承认一个中国、赞成祖国统一,愿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即使不赞成社会主义的人,也要努力团结。正如邓小平指出的,爱国者的范围是很宽广的,包括蒋经国在内,只要台湾归回祖国,他就做了爱国的事。统一战线工作的任务,就是要把一切能够联合的力量都联合起来,范围以宽为宜,宽有利,不是窄有利。

 

参加人民政协的八个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是何时成立的?历届主要领导人是谁?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正式成立。它是由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形成的“三民主义同志会”和“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以及国民党其他爱国民主分子联合组成的,成员主要是原国民党员和与国民党有关系、同台湾各界有关系的、致力于祖国统一事业的有代表性的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民革中央历届主要领导人为李济深、何香凝、朱蕴山、王昆仑、屈武、朱学范、李沛瑶,历任名誉主席为宋庆龄、屈武、朱学范、侯镜如、孙越崎,现任中央主席何鲁丽。

 

中国民主同盟

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成立。当时的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是由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后改名民主社会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后改名中国农工民主党)、救国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派和其他人士联合组成。1944年9月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由团体会员制改为个人参加。1946年,中国青年党和民主社会党出席伪国民大会,投靠国民党,被民盟清除出去。成员主要是从事文化教育和其他方面工作的中上层知识分子。民盟中央历届主要领导人为黄炎培、张澜、沈钧儒、史良、楚图南、费孝通、丁石孙,历任名誉主席为楚图南、费孝通、钱伟长、谈家桢、苏步青、丁石孙,现任中央主席蒋树声。

 

中国民主建国会
1945年12月16日在重庆成立。成员主要是经济界人士及有关专家学者。民建中央历届主要领导人为黄炎培、胡厥文、孙起孟,历任名誉主席为胡厥文、孙起孟,现任中央主席成思危。

 

中国民主促进会

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成立。成员主要是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和其他工作的知识分子。民进中央历届主要领导人为马叙伦、周建人、叶圣陶、雷洁琼,历任名誉主席为谢冰心、雷洁琼、赵朴初,现任中央主席许嘉璐。

 

中国农工民主党

1930年8月9日在上海成立。当时的名称是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反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2月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成员主要是医药卫生和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界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农工党中央历届主要领导人为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季方、卢嘉锡,历任名誉主席为周谷城、卢喜锡,现任中央主席蒋正华。

 

中国致公党

由华侨社团美洲致公堂发起,于1925年10月10日在美国旧金山成立。1947年5月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实行改组,健全了领导机构,进一步明确了政治纲领。成员主要是归侨、侨眷和与海外有联系的代表人士、专家学者。致公党中央历届主要领导人为陈其尤、黄鼎臣、董寅初,历任名誉主席为黄鼎臣、董寅初,现任中央主席罗豪才。

 

九三学社

1946年5月4日正式成立,前身是一部分从事爱国民主运动的文教科技界人士在1944年底组织的民主科学座谈会,后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座谈会基础上正式成立九三学社。成员主要是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界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九三学社历届主要领导人为许德珩、周培源、吴阶平,历任名誉主席为许德珩、严济慈、茅以升、金善宝、周培源、王淦昌、吴阶平,现任中央主席韩启德。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1947年11月12日在香港成立,由一部分从事爱国民主运动的台湾省籍人士发起组成。台盟中央(总部)历届主要领导人为谢雪红、蔡啸、苏子蘅、林盛中、蔡子民、张克辉,历任名誉主席为苏子蘅、蔡子民、张克辉,现任中央主席林文漪。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商界组成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1953年10月23日至11月12日,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工商联正式建立。它是以私营工商业者为主体,有国营企业和合作社、公私合营企业等各类工商业者参加的人民团体。全国工商联历届主要领导人为陈叔通、胡子昂、荣毅仁、经叔平,现任名誉主席王光英、经叔平,现任主席黄孟复。

 

人民政协的各级委员会每届任期几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如遇非常情况,由常务委员会以全体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得延长任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地方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应如何简称?

由于工作上的需要,各级政协的名称经常要使用简称。这些简称可根据不同场合而有所区别,但应当有统一的规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可以简称为“人民政协”或“政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可以简称为“政协全国委员会”或“全国政协”,在对外交往中也可根据情况使用“中国政协”的名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地方委员会的名称,可以简称为“政协××省(市)委员会”、“政协××省××县委员会”,也可简称为“××省(市)政协”、“××省××县政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地方委员会会议的名称,可以简称为“政协第×届××省委员会第×次会议”,“政协第×届××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次会议”,也可简称为“××省政协×届×次会议”,“××省政协×届×次常委会议”。市、县级政协的简称亦与此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地方组织的全称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之后加上各该地方的名称再加上委员会,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省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省××县委员会”。在举行政协全会时的会标、各级政协的印章和政协机关的会牌上,均应使用全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英文缩写是CPPCC。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特点和主要方式是什么?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特点与政协自身的特点密切相联。政协所具有的广泛代表性、党派合作性、民主协商性和人才荟萃的特点,使它在对外交往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最大特点是:融官方外交与民间外交于一体,灵活多样;层次高,影响大,渠道多,范围广;包容性强,亲和力大。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对象和范围,一般侧重于高层以及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组织和人士。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式有:

——高层领导互访;

——多层次的专家、学者委员团组出访或接待外国相关团组来访;

——全国政协办公厅主管的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管的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等社会团体与外国相关组织互访;

——出席有关的国际会议;

——举办国际问题论坛或其他形式的研讨会;

——邀请各国驻华使节旁听政协全体委员会议或参加政协举办的有关活动;

——对外发表宣言、声明、谈话等;

——举行外国记者招待会或接受外国记者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