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国家将青海西宁、海东地区纳入藏区工作的范畴
时间:2011-04-15 来源: 【九三学社青海省委】



        随着国家《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34号)的颁布实施,青海等省的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对于青海省的藏区划定还存在不尽合理之处,如未能将青海省西宁市和海东地区划入藏区范围,当地群众反映强烈,为了确保青海东部农业区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议国家在后续的支持藏区发展的政策中能够予以调整,理由如下:
  
  一、从地理位置上看,西宁和海东地区地处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和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怀抱之中,是以上藏区物流、信息、交通网络的的链接点,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历史上该地区就是连接中原政权与西藏政权的关隘要地和交马互市之所。
  
  二、 从历史传统及文化构成上看,西宁和海东地区现有藏传佛教300座(占青海省全省寺院的23.3%),转世活佛近百位,宗教教职人员三千多名,是重要的藏文化传承之地。区域内现有塔尔寺、夏宗寺、夏琼寺、佑宁寺、却藏寺、文都寺、古雷寺等藏传佛教名寺多处。同时这两个地区又是十世班禅、十四世达赖喇嘛、章嘉活佛、土观活佛等多位藏传佛教宗教领袖和宗教名人的诞生地,黄教圣地塔尔寺更是宗教大师宗喀巴诞生、出家和修行的主要场所。由此可见海东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藏区文化的繁衍哺育之地,是藏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从人口构成和行政区划上看,西宁和海东地区现有藏
  
  族人口20余万人,占全省藏族人口的近20%,另加蒙古族、土族等信仰喇嘛教的群众达到50万人之多。海东地区现有藏族自治乡有14个,数量位居青海省第二。由此可见,西宁和海东地区自古至今就是藏族群众主要的聚居生活区域。
  
  四、 从经济结构及生产方式上看,海东地区土地面积132
  
  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14.47万亩(占总面积的15.93%),可利用草山草坡88557万亩(占总面积的44.72%),畜牧业常年占全区国民生产总值20%以上,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海东地区依靠本区的耕地优势和海南、黄南、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畜牧业资源,大力发展牛羊育肥产业,现在该区的牛羊育肥产业已经成为了延伸以上三州畜牧业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西宁地区现有人口一百九十多万,是青海省重要的农畜产品消费地,是藏族手工艺品和藏族文化产业的主要孵化地,是藏族文化对外宣传的窗口,是带动青海藏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五、从法理上看,西宁和海东地区是十世班禅、十四世达赖的故乡,是宗喀巴大师出家创教的地方,是历次班禅、达赖喇嘛灵童转世之地,现在把班禅、达赖喇嘛的出生地又排除于藏区之外,这在国际上不能取得有效的法理支撑,而恰恰为达赖“流亡政府”所谓的“藏族分化治理”提供了说辞。
  
  综上所述,西宁和海东地区自古至今就是藏族同胞常期聚居地,是藏区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地区,该区域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和青海海南、黄南、海北藏族自治州地处同一地理环境,有着统一的经济基础和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地缘经济,一脉相承的文化宗教传统。因此,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理应平等地享受国家的政策帮扶,我国优越的民族政策理应平等惠及该区域的藏族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