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时间:2011-04-15 来源: 九三学社青海省委



———在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的发言


     近年来,随着石化资源的日益减少,新能源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省已基本形成以东川工业园区为技术依托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研发基地和以海西为核心的新能源、新材料生产应用基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已被列为我省“十二五”期间最具优势的十大产业之一,未来5年将是我省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的主要阶段。预计到2015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可实现工业产值2200亿元以上,新增工业增加值780亿元以上,占当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达到30%,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将达到57%以上。我省拥有24.6万平方公里的荒漠、滩涂,10亿吨以上的硅矿储备,世界1/3的锂储备及得天独厚的风能、太阳能辐射资源,这为我省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如何本着“四个发展”的理念,抓住新型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转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值得我们深思。对此我就如何加快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进一步完善新能源产业规划。虽然我省已经制定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方面的规划,也已基本形成以东川工业园区为技术依托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研发基地和以海西为核心的新能源、新材料生产应用基地。但从具体的规划落实和实际落户产业园区的企业来看,我省的新能源产业还多集中在产业末端,技术含量低、竞争优势弱,同时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无法发挥产业集聚优势,以我省生产的太阳能供电箱为例,目前我省的太阳能供电箱所需的逆变器、电池还要从外地采购。因此在今后的企业引进、政策扶持、技术立项方面要加大向高端技术企业和相关衍生品生产企业的倾斜力度,尽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
  
  二、加大新能源产业人才培育力度。我省新能源发展最大的瓶
  
  颈是人才和技术。因此,政府一要将新能源的人才培养与引进列入我省“十二五”期间人才规划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研投入、政策奖励方面加大向新能源产业的倾斜力度,为人才的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环境,达到以事业吸引人才,以事业挽留人才的目的。二要将新能源产业方面的人才列入全省人才资源库,让企业从事新能源产业的人才在享受特殊津贴,获得科技项目上享有与事业单位技术人才同等待遇。三要充分利用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的有力契机,在青海大学开办新能源方向课系专业,培养本土人才。

 三、鼓励、引导、帮扶企业加大新能源产业研发投入力度。一是,
  
  省政府要进行新能源产业重大立项,突破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引导、帮扶新能源产业相关企业尽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联盟,建立专项牵引、投入分担、成果可转移、利益可共享的新型开发机制和长效合作模式,进行产业技术的突破和产业研发系统的完善,形成网络化的产业技术群和核心专利池,促进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加强与驻青央企的联系与合作,依靠央企的资金、科技优势带动我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央企在国际中的市值排名一夜之间突起,央企的投融资能力急剧攀升,目前中国石油市值的国际排名已位居榜首。因此我省企业和各级政府要主动加强与驻青央企的沟通联系,紧密跟踪央企的产业动向,政府要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争取央企在我省投资新能源产业,以此增强我省新能源产业的整体研发实力。
  
  四、充分发挥政策和项目的导引作用,开拓新能源产业发展市
  
  场。一是,加快新能源并网项目建设。我省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应用较早,但由于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特征显著,得到稳定电能有一点难度,而电网是实现这一转化的关键环节,起着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快新能源发电的并网项目建设是事关新能源电力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二是,探索建立新能源发电配售制。省电网要全额收购新能源电能,按照阶梯电价,用电主体在超出基本用电额度后以高价,全部或部分采购新能源电能。三是,加强与国家能源部、国家发改委的联系,争取将藏区的沼气炉,牧民用光伏、风力发电设备购置纳入家电下乡或农机具采购补贴,同时争取将我省列为国家新能源应用示范基地。目前我省的清洁能源占到能源总消耗的80%,这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这是一张很好的名片,对此要加大宣传,充分发掘其内在价值加以利用。四是,在公益及公共设施中优先使用本省企业生产的新能源。公共照明中大力推广太阳能、风能技术和产品,在公共交通中尽快建立公共充电站,发展锂电公交等等。这样既为我省新能源企业拓宽市场,同时也更好地展现了我省绿色发展的理念。
  
  五、加大锂电池的研发力度。随着移动电子产品的研发普及和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作为镍氢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三巨头之一的锂电池因其成本低,使用周期长,不易老化等绝对优势,成为最具产业发展前景的电池。去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出台了新能源汽车规划,根据规划要求,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占全部汽车的1/2,约为6500万辆。未来1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锂电池消费国,这将为动力电池(尤其是锂电池)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产业机遇。目前我国已成为锂电池的主要生产国之一,与日本、韩国三分天下,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国内生产锂电池的核心材料六氟磷酸锂和电池隔膜却要靠从日本和美国进口(国内只有天津一家企业能生产六氟磷酸锂,但产能严重不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9年12月15日,由中科院和我省共同主持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青海盐湖提锂及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通过验收,成功突破了高镁锂比盐湖提锂这一世界性难题,这为我省锂的开发利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我省的察尔汗盐湖和东、西台盐湖的卤水中蕴含着超过1000万吨的锂资源,占世界锂储备量的1/3,全国锂储备量的80%以上。这两项使得我省在发展锂电池产业上已经具备了国内其他省份无可比拟的优势。如何开发利用这一优势时不我待。